近年來,紅心鎮聚焦鄉村人才振興目標,注重在人才挖掘、人才培養、人才引領等方面下功夫、出實招,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優勢和作用,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。
注重人才挖掘,壯大人才隊伍。堅持“外引”“內尋”相結合。全面鋪開宣傳動員工作,積極引導在外求學就業的大學生群體、外出務工人員以及經商創業者等返鄉投身建設,鼓勵他們深度融入鄉村發展進程,以此有效破解鄉村人才匱乏、治理理念滯后、農業產業技術水平有待提升等現實困境。同時以就地取“才”為目標,通過拉網式摸底、地毯式排查、蹲守式走訪,對希望參與鄉村治理的優秀人才以及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等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新梳理,分類別建立信息庫,及時更新人員調整,實行動態管理。紅心鎮目前共儲備以返鄉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致富能人等為主的后備干部42名。
注重人才培養,提升綜合素質。著力加強農村黨員、村干部、后備干部、入黨積極分子以及農村致富能手等隊伍建設,持續完善教育培訓長效機制。常態化開展教育培訓,確保村干部每季度至少參與1次專題培訓。結合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深入了解收集當前群眾生產經營實際需求,緊扣“實用”“適用”兩大主題,充分利用各類資源,通過集中辦班、入戶指導、田間咨詢等形式進行服務指導,切實增強鄉村人才科技賦能與創業創新能力,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,今年累計培訓鄉土人才100余人次。
注重人才引領,賦能鄉村振興。積極發揮人才示范引領作用,立足本地產業實際,因地制宜,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。通過舉辦技術交流會、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,組織“技術專家團”向養殖大戶、種植大戶和產業帶頭人宣傳惠農政策、傳授先進技術,為鄉村人才“充電蓄能”。積極鼓勵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采取多種方式帶頭創業,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。邀請種植經驗豐富的科技特派員到各村講解種植技巧,通過“手把手”的培訓方式,帶動群眾主動學習的熱情,培養更多的種植人才,從而更好地帶領群眾致富。創新運用“黨建+人才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匯聚組織優勢、人才優勢、發展優勢,不斷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,精心打造“烏羅油茶、梅市白魚、梅市鹽水鵝”等特色產業,輻射帶動群眾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,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