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的浪潮中,鳳陽縣小溪河鎮以"紅色基因"為根脈,以"實踐效能"為導向,通過陣地建設、資源整合與實踐創新三向發力,構建起"線上+線下+實踐"三位一體的立體化黨員教育模式,形成了覆蓋全域、特色鮮明、成效顯著的黨員教育新格局,破解了基層黨員教育"最后一公里"的難題,更將教育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振興發展的強勁動能。
數字賦能打造全域教育網絡,破解基層覆蓋難題。面對基層黨員分布廣、流動性強的現實挑戰,在數字空間層面,配合研發"小崗村事通"平臺,運用5G直播、AI智能推薦等技術,構建"主課領航、微課點睛、云課延展"的課程體系。其中,"云端黨校"每周開設"紅色直播間",邀請黨史專家與基層書記"跨時空對話";"VR黨史館"讓黨員足不出戶即可漫游小崗村紅色紀念館;"智能學習檔案"實時記錄學時學分,創新"電子徽章+線下蓋章"雙認證機制,將學習積分與評優評先掛鉤,真正實現"黨員在哪里,教育就覆蓋到哪里"。
紅色基因鑄就特色教育品牌,激活精神傳承密碼。作為農村改革發源地,小溪河鎮深挖"紅色富礦",構建起"理論浸潤+專題深化+情景體驗"的三維教育體系。在理論層面,配合鳳陽縣委組織部研發《逐夢新程筑夢小崗》黨課獲得安徽省一等獎,將"聽黨指揮、敢打必勝"的戰役精神轉化為新時代奮斗密碼。在實踐層面,綠色振興路線深入鄉村示范點,學習脫貧攻堅經驗。更創新"沉浸式劇本研學"。三年來,這類特色培訓已開展510個班次,10萬余名黨員在大包干紀念館中完成精神淬火,參訓黨員普遍反饋"理想信念得到顯著增強"。
實踐導向強化教育成果轉化,鍛造振興發展引擎。小溪河鎮建立"學用轉化評估體系",將教育培訓成效量化為服務發展實績。實施"雙鏈驅動"機制:一方面開展"能力提升鏈"專項行動,組織機關黨員參與"百人聯千家"工程,建立"民生需求清單-黨員領辦臺賬-群眾評議機制"閉環,累計解決道路修繕、農產品滯銷等急難愁盼問題1000余件;另一方面構建"發展賦能鏈",在"領導干部進企業"行動中,鎮黨委班子促成政銀企對接10場次。教育系統黨員開展的"幸福教育進社區"行動更惠及500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