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鳳陽縣中都街道鐘樓社區以“紅色物業”建設為抓手,依托小區調解室平臺,成功構建起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矛盾調解新機制,將社區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變為服務群眾的“最美零距離”,為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注入紅色動能。
紅色引擎賦能,織密社區治理“一張網”。鐘樓社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破解物業管理難題的“金鑰匙”,成立由社區黨委牽頭,物業企業、業委會、黨員志愿者共同參與的“紅色物業聯盟”,通過組織聯建、問題聯議、服務聯動,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。社區黨委定期召開聯席會議,針對居民反映的公共設施維護、電動車充電樁規劃、環境整治等熱點問題,形成“問題清單—責任清單—整改清單”閉環管理機制,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0余件。
調解室變身“連心橋”,巧解居民千千結。走進鳳都名門小區調解室,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,已成為化解鄰里糾紛的“暖心驛站”。社區整合多方資源,組建了一支由退休老黨員、法律顧問、網格員組成的“紅色調解隊”,采取“坐診+巡診”模式,既在調解室定點接訪,又主動上門排查矛盾隱患。今年2月,鳳都名門小區路面監控故障較多問題引發居民爭議,居民缺乏安全感,調解隊第一時間介入,通過“板凳議事會”,邀請業主代表、物業公司面對面協商,經過3輪協商,最終達成由物業公司維修的方案,矛盾迎刃而解。據統計,調解室運行一年多來,已成功化解噪音擾民、寵物飼養、房屋漏水等糾紛68起,調解成功率達95%,群眾滿意度達98%。
“五心服務”暖民心,共建幸福共同體。鐘樓社區將“紅色物業”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,推出“初心、暖心、貼心、安心、舒心”五心服務體系。黨員志愿者帶頭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定期走訪獨居老人、困難家庭;物業公司增設“紅色代辦崗”,為居民提供快遞代收、家電維修等便民服務;社區還打造“鄰里文化節”,通過寫春聯送祝福、包粽子比賽等活動,促進居民從“陌鄰”變“睦鄰”。“以前覺得物業只管收錢,現在他們主動幫我們修水管、調解矛盾,黨員的身影隨處可見,住在這里特別踏實!”居民李阿姨感慨道。鐘樓社區黨總支書記吳勇說:“我們正在把調解案例編成《鄰里故事匯》,下次再遇到類似矛盾,咱就有現成的‘參考答案’。”
未來,鐘樓社區將深化“紅色物業”品牌建設,擴大“紅色朋友圈”,聯合轄區學校、企業開展共治共建,推動社區治理從“單打獨斗”走向“多元共融”,全力繪就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“鐘樓樣本”。